通识课程研讨周 | 裁书叙心,重新认识科研 ——赵炬明教授“大学教学学术研究”主题讲座
◆
在《与吴质书》里说“东望於邑,裁书叙心”。“裁书叙心”四个字里包含了才华、坦荡与期待,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条缕清晰地写出来,是一种本事。对高校教师而言,“裁书叙心”,能够把自己的思考、经验,于篇籍之间娓娓道来,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本事。2018年5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的赵炬明教授,以一场题为《大学教学学术研究》的讲座,帮助欧亚通识教育学院的老师们重新认识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重新思考教学类科研文章该怎样写。
基于SOLT理论的认知模型的研究
“什么样文章可以称之为高质量的文章?”讲座开始,赵教授以此问题引出讲座的主题,引导大家迅速进入状态,展开系统思索。此环节中赵教授通过国内外精品范例的分享、国外教育学家的教育理论的剖析,使分院教师对高质量的论文有了初步认知,帮助分院教师了解了什么是基于SOLT理论的认知模型。
以学术研究方式做大学教学
赵教授提出“经验-假设-验证-发表”的标准流程,让分院教师清晰了解任何学术科研都是基于大学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出学术研究经常出现的误区和容易遗漏的环节,而该环节恰恰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什么是大学教学?学生的需求是什么?你的工具是什么?验证结果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学习和探讨的关键。
课程教学法创新研究和理论创新
如何做课程教学创新研究和理论创新研究是目前教师的能力短板和迫切需求,针对这个问题,赵教授为分院教师毫无保留的展示了经典的研究程序和认知模型。他对研究程序做了详细阐述,对以“实证、逻辑、美学”这三个维度为评价标准的各大经典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如丁托的学生辍学理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通过标准化的研究程序的指导,赵教授巧妙的帮老师们发现了自己研究过程中的盲区-缺少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同时为教师们梳理出了思路,要做好课程教学法创新研究:首先,分析课程,建立专业认知模型;其次,分析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需求;最后,精心设计、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流程和方案并通过验证形成自己的有效成果。
科研深耕、质量提升如何落地
讲座互动交流环节中,赵炬明教授耐心回答分院老师们提出的问题,适时引导老师们参与问题的思考。老师们结合自身的现实问题,与赵老师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赵教授总结到,要达到布鲁姆认知分类模型的高阶学习,就要以高阶学习为课程设计重点,专注综合、应用、评估和创造的高阶学习,并真正用学习效果作为指标来行动研究,指导教学。整个讲座使分院老师们感觉收获颇丰。
聚焦科研深耕,着力课程提升
讲座最后黄鑫副院长代表分院及全体教师向赵教授的指导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并向参会老师提出了期望和要求。他希望更多的有创新想法的老师积极聚焦分院科研深耕计划这一重点工作,全面提升通识教育学院课程质量,实现通识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地。
经过这次培训之后,老师们吸收的效果如何呢?“我的科研如何做-通识学院教师分享会”将于2018年5月13日下午拉开帷幕,青年骨干教师将悉数登场,分享他们在科研上的思考与实践。
这又将是一场饕餮盛宴。
◆
供稿 | 外国语语言课程中心 王茹
摄影 | 刘畅
编辑 | 傅丹莉